方矩管過山車行情如何應對?過去20年里,中國貢獻了全球粗鋼產量增量的約80%。今年以來,一些鋼鐵產品的價格反彈,直接刺激了鋼鐵廠復產的浪潮,使得去產能形勢愈發嚴峻。集中度低、產能嚴重過剩的陰影,困擾著我國鋼鐵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進程,成為鋼鐵業實現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
數據顯示,2016年4月份,全國粗鋼產量6942萬噸,同比增長0.5%,去年同期為下降0.7%;鋼材產量增長0.5%,增速同比回落2.9個百分點。鐵合金產量增長6.3%,去年同期為下降3.9%。價格方面,鋼材價格大幅回升。4月份,國內市場鋼材價格綜合指數平均為78.42點,比上月提高11.29點,同比提高4.43點。
在去產能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哪些問題?應如何看待鋼鐵行業的“過山車”現象?兼并重組是解決結構失衡、惡性競爭的“良方”嗎?鋼鐵產業的供給側改革應著重在哪些方面?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研究員周健奇。
鋼鐵去產能要重點關注兩個問題
中國經濟時報:目前去產能是何種狀態?在去產能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哪些問題?
周健奇:我國鋼鐵產業的去產能已經逐步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首先是政策性壓減正在實質性推進。各地正在嚴格按照壓減鋼鐵產能計劃行動。與最初的壓減相比,當前的壓減更具有實質性。例如,河北省前兩年壓減的鋼鐵產能中,很多是早已停產的產能,其中不乏廢棄產能。但目前壓減的產能基本是企業的實質性產能。
其次是市場化兼并重組已經擺上了民營鋼鐵企業的議事日程。現階段,民營鋼鐵企業兩極分化,少數競爭力不足的民營鋼企在2015年停產,一些具備優勢的民營鋼企正在謀劃資源整合。其中的典型案例是建龍集團并購山西海鑫鋼鐵,典型的民營鋼鐵企業間的兼并重組。
當前,鋼鐵去產能工作要重點關注兩個問題:一是退出鋼鐵產能涉及到的人員安置和銀行債務處置。中央政府對人員安置已經出臺了資金補助措施。地方政府在用好中央資金的同時,還要多渠道籌集人員安置資金,同時做好退出人員的培訓、再就業保障,并根據當地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做好銀行債務處置工作。
二是如何讓不具備競爭力的產能、落后產能真正退出,而非僅僅是生產線停下來。真正退出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產能拆除,其二是企業退出。目前各地的政策性壓減產能,已基本做到產能拆除。但鋼鐵企業的退出,目前主要是依靠市場的力量,基本情況是真正退出市場的非常少,經營狀況不好的鋼企基本都是停產,即生產線停下來。市場形勢好轉后,停產的鋼鐵企業會紛紛復產。這也就導致了鋼材價格在短期內的大起大落。應對這一矛盾的主要辦法是,政府進一步嚴格排放、用工、生產等標準,做到嚴格執法。